14 May 2025

字体大小 :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端午节到,粽子香喷喷,好吃得让人停不下来。可是吃完之后,担心长胖、血糖飙高、肚子胀气……是不是也让你又爱又怕?别担心,草本精灵为大家总结了健康吃粽子的4大“粽”点,让你端午节吃得满足也照顾到身体。



第1“粽”点: 一天一个,当正餐吃



粽子热量高,不适合当点心。建议把粽子当作一餐主食,不要另外再吃饭或面食。每天最多一颗,控制分量,选择小颗粽子或分一半与家人朋友分享!如果自己包粽子,也可以包小颗一点,轻松无负担。若真的想多吃,也要记得多动一动、帮身体消耗这些热量。



第2“粽”点: 搭配蔬菜和蛋白质



传统粽子多用糯米,碳水化合物含量高、蛋白质与膳食纤维相对较少。建议吃粽子时搭配青菜、豆腐、蛋或豆浆,营养更均衡,也有助消化和提升饱足感。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朋友,更建议先食用蔬菜,再食用粽子,有助延缓血糖上升。如果是自己在家包粽子,不妨尝试以糙米、五谷米或杂粮来取代部分糯米,更好控制血糖。



第3“粽”点: 细嚼慢咽



糯米黏性高,吃得太快容易引起胀气和消化不良。建议每口咀嚼20至30次,让唾液中的酶有足够时间分解淀粉,减轻肠胃负担。对于消化能力较弱的朋友,尽量选择趁热的新鲜粽子,粽子最好安排在中午吃,吃完后动一动、散个步,帮助消化,不建议在晚上吃,避免影响睡眠。



第4“粽”点: 不占酱,少负担



很多人喜欢吃粽子沾辣椒酱、番茄酱等调味料,但这些酱料通常高钠、高糖和高油,等于在“高热量食物上再加一把火”。特别是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心血管问题的朋友,更建议不沾酱,原味粽子其实就很香了!




粽子虽好吃,健康更重要。掌握“粽”要技巧,佳节吃得安心又愉快!祝大家端午安康、平安喜乐,健康常伴!